暗淡了刀光剑影,远去了鼓角争鸣;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,这是历史带来的回忆。一起来了解下“玄学家何晏”的相关话题,看看是否能解决您的疑惑。
何晏思想的主流是儒家,同时也有其非主流的一面,即宗奉《老子》一书的道家思想,成为“玄学”的创始人。关于何晏《老子》注,见于《世说新语·文学》的凡二条,其一说:“何平叔(何晏)注《老子》,始成,诣王辅嗣,见王《注》精奇,乃神伏曰:‘若斯人,可与论天人之际矣!’因以所注为《道德二论》。”可见,何晏为名副其实的玄学家。那何晏为玄学做出哪些贡献?
刘孝标注引《魏氏春秋》说:“(王)弼论‘道’约美不如(何)晏,自然出拔过之。”其二说:“何晏注《老子》未毕,见王弼自说注《老子》旨。何意多所短,不复得作声,但应诺诺,遂不复注,因作《道德论》。”注引《文章叙录》说:“自儒者论以老子非圣人,绝礼弃学。(何)晏说与圣人同,著《论》行于世也。”
何晏《道德论》今佚,《隋书·经籍志》子部道家类著录有“梁有《老子道德论》二卷,何晏撰”。其时已“亡”,但《旧唐书》子部道家类仍有著录,则唐时尚有存者。《新唐书·艺文志》所著录为:“何晏《讲疏》四卷,又《道德问》二卷。”《道德问》或即《道德论》。所谓“道德二论”即《道论》和《德论》,故此后著录为二卷。《列子·天瑞》张湛注引“何晏《道论》”说:“有之为有,恃无以生;事而为事,由无以成。夫道之而无语,名之而无名,视之而无形,听之而无声,则道之全焉。故能昭音向而出气物,包形神而章光影。玄之以黑,素之以白,矩之以方,规之以员。员方得形而此无形,白黑得名而此无名也。”同书《仲尼》张湛注又引有“何晏《无名论》”,论“有名”“无名”的关系。
《晋书·王衍传》说:“魏正始中,何晏、王弼等祖述《老》《庄》,立论以为:‘天地万物皆以“无”为本。“无”也者,开物成务,无往不存者也。阴阳恃以化生,万物恃以成形,贤者恃以成德,不肖恃以免身。故“无”之为用,无爵而贵矣。’”这个意见不完全是何晏的,也包括王弼在内,所讨论的同样是“无”。即是说,何晏尊奉的仅是《老》,没有兼及《庄》,《老》《庄》并列是以后玄学家们提出来的。
汤用彤先生《魏晋思想的发展》一文中说过:“三国以来的学者,在‘名教’与‘自然’之辨的前提下,虽然一致推崇‘自然’,但是对于‘名教’的态度并不完全相同。我们此刻不妨把一派称作‘温和派’,另一派名为‘激烈派’。前者虽不怎样特别看重‘名教’,但也并不公开主张废弃‘礼法’,如王弼、何晏等人可为代表。他们本出于礼教家庭,早读儒书,所推崇而且常研习的经典是《周易》《老子》,后派则彻底反对‘名教’,思想比较显著浪漫的色彩,完全表现一种《庄子》学的精神,其立言、行事像阮籍、嵇康等人可为好例。”(《魏晋玄学论稿》,收入《汤用彤学术论文集》,中华书局。)如果仅从“玄学”立论,基本上同意这个意见。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。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,感谢每一位的分享。
下载族谱网APP,找到“圈子”加入姓氏圈